发布时间:2025-08-05 05:09
本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勾当中,淮南师范学院立异体例方式,摸索“1+1+N”实践课新模式,即1名思政教师+1名行业专家+N论理学生配合讲活暑期实践课,让20多名思政课教师“化整为零”下沉编队,“分片包干”对接指点,融入20余支实践团队,正在江淮大地上演了一场场“行走的思政课”。
淮南通霸电池厂的车间里,机械轰鸣声覆盖不住师生们的会商。“师傅,这条从动化出产线替代了几多人工?”青年教师魏思婕边问边记实。工人师傅擦着汗笑道:“现正在都是‘数字工人’啦!”回程上,学生们争相分享:“本来‘中国智制’不是笼统概念,而是流水线上的每一次改革。”。
“同窗们,今天的实践课我们来到了这个被誉为‘赤军摇篮、将军家乡’的金寨。”正在红色教育课程“二十八年红旗不倒,传承红色”情景讲授讲堂上,淮南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廖锦亮的让学生们屏息凝思。本来恬静的展馆霎时“活”了起来——学生自觉饰演赤军兵士,用情景剧再现岁月。这就是村落复兴的‘金土壤’!”共青团安徽省委陈明生、淮南师范学院党委阮取师生及本地干部群众面临面交换村落复兴经验,学生们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实,学生捉弄道:“这可比教室里的PPT活泼多了。”?。
“昔时赤军就是穿戴如许的芒鞋翻越大别山的……”阴雨绵绵的盛夏,安徽省金寨县烈士留念塔前传来阵阵强烈热闹的会商声。正取思政课教员进行着一场标新立异的“情景讲授”。学生范新页捧着一双复制的赤军芒鞋,指尖传来的粗拙触感让她眼眶泛红。这是淮南师范学院“逃随安徽脚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勾当的活泼一幕。
这个炎天,淮南师范学院的师生们从“坐着学”到“走着学”,从“”到“共讲”,用脚步测量祖国大地,用心里时代脉搏。该校摸索实施的思政课教师步队“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取各社会实践团队“三课·三同”模式让思政课“活”了起来。据悉,淮南师范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立异模式,让更多年轻人正在实践中读懂中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旧事网记者 方梦宇 通信员 庞秀艳 张晓艳)。